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”。又到了吃橘子的季节,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诱人的橘子,这个时节的橘子物美价廉、味道香甜、果肉饱满、水分充足、价格便宜,但有网友表示,橘子吃多了会变成“小黄人”,这是真的吗?
是的!因为橘子(柑桔)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,长期大量食用,短时间内摄入太多胡萝卜素,人体代谢不掉,血液中的含量过高,就会导致皮肤变黄,称为胡萝卜素血症。

除了橘子,还有胡萝卜、南瓜、木瓜、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萝卜素也含量丰富,大量食用可引起。另外,也有长期吃含胡萝卜素的营养品引起的,需要注意。当然,除了饮食因素,肾病、糖尿病、神经性厌食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引起。
胡萝卜素血症需要治疗吗?
一般停止吃橘子等含胡萝卜素丰富的蔬果一段时间,皮肤就会慢慢好转,2至6周自然消失,多数不需要用药。严重者需要对症治疗。
橘子吃多确实会使皮肤变黄,这种现象也叫“高胡萝卜素血症”“柑皮症”,是由于橘子含丰富的胡萝卜素,一次摄入过量肝脏无法完全分解,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,会沉积在皮肤角质层和黏膜部位,从而出现黄皮肤。
吃多少才算合适呢?
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,普通成人每天吃新鲜水果200克至350克,全部换算为橘子大概是两三个。由于橘子里有机酸含量丰富,最好饭后吃橘子,并且一瓣一瓣吃,比榨成汁喝更有利于血糖平稳。
另外,研究发现如果食用过多,过量摄入维生素c,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,容易引起尿结石、肾结石等,对口腔和牙齿也会造成负担。
哪些人群更易中招?
专家表示,这些人中以小孩为主,因为儿童处于发育阶段,肝脏的酶类的功能相对较弱,所以和成年人相比,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,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手心脚心处发黄,很多来就诊的人开始往往担心是患了急性肝炎,之后才知道是橘子吃多了导致的。

橘子吃多容易上火?
从中医上来说,橘子并不属于热性水果,而被归类于温性水果,但由于秋天是干燥的季节,燥能伤津,在这样的环境下,对体质偏热的人来说,吃温性的橘子就可能上火。因此,对于那些容易发脾气、大便干燥的热性体质人群来说,橘子还是要少吃。如果出现口舌生疮、口干舌燥、咽喉干痛、大便秘结等症状,就不要吃橘子了。而没有内热、特别是体质偏寒的人,可以适当多吃一些。
来源:济南新闻网
来源:本文摘自网络,图文综合自网络;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、交流之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