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海紫光金奥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400-0631-197
登陆/注册
营养资讯
古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,那时的人们是怎样度过漫长夏日呢?
发布时间:2022-06-28  发布人:管理员  浏览次数:810次
说起一年四季中的夏季,那就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。欢喜的是在这个季节可以穿短袖,女生可以穿短裙,还可以下河玩水,游泳等等。
愁的自然是天气,因为夏天的太阳实在是太过炎热了,对于这一点,南方的朋友更能感同身受,热得几乎每天都是汗流浃背的。‍

所幸的是,在我们这个时代,已经有很多家庭都有空调,基本上都能舒服的度过这漫长炎热的夏日。但是,在古代可没有这种条件,没有空调,没有电扇,也没有冰箱,那咱们的老祖宗是怎么熬过漫漫长夏的?
古人也很聪明,他们也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,去创造抵抗夏日高温的环境和工具。为了适应炎热,古代先民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,叫“纳凉”,也就我们所说的乘凉。那么在古代是怎么纳凉的呢?
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选择了,但蔽日遮阳,避免阳光直接照射,以降低体表温度,这是纳凉最普遍的方法和原则。‍

在唐代,“避暑凉棚”说的就是当时京城人纳凉的现象,人们喜欢通过搭建凉棚,制造一片阴影,用于避暑。
明代高濂的《四时幽赏录》记载了很多古人夏日趣事,其中就有“避暑凉棚”的记载:“长安人每至暑月,以锦结为凉棚,设坐具为避暑会。”
古代这样的“避暑会”,从唐代到宋代一直都是很流行的,这种“避暑会”有点像咱们现在户外的消夏纳凉晚会。但是以上描述的“避暑会”,都是古代有钱人的纳凉方式,因为那规模确实是有点大,一般的平民百姓可没有那个能力。
民间的纳凉方式,大多是在树底下搭个简单的凉棚,草席子什么的,或者直接到洞穴等阴凉低温的地方去避暑。还有一种纳凉方式叫“亲水”。亲水也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首选方式之一。我们都知道夏天的海边,那是人山人海,就跟下饺子似的。
古人也不例外,古代南方人最亲水,因为南方水多嘛,比如说明清时的苏州人就喜欢水上纳凉。
南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有记载:“是日湖中画舫,俱舣堤边,纳凉避暑”,描述的就是临安人六月初六到西湖边集体纳凉的风俗。‍

古人亲水的方式还有很多,如“浸伏”也是一种纳凉的风俗,意思是在三伏天的时候,去到江河里洗冷水浴,去除暑热湿气,可以起到防止生疮疖和热病的作用。
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避暑方法,古人在夏天还会借助扇子、竹夫人、瓷枕、冰鉴等工具来纳凉避暑。扇子,我们都很熟悉,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它都是人们纳凉的主要工具之一。在近代学者崔豹的《古今注》当中已经有扇子的记载了。

唐代雍裕之《题蒲葵扇》中曾这么写:“倾心曾向日,在手幸摇风。羡尔逢提握,知名自谢公”。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,用扇子纳凉在古代就已经很流行了。
前面提到过的“竹夫人”,也是古代的一种消暑器具,也可以说是一种假空调。竹夫人长度大约有一米左右,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体,中间是空的,四周有许多孔洞。
根据“弄堂穿风”的原理,能收风窜散,供人取凉,设计得可谓是非常的巧妙,通常是挂在眠床上面,有助睡眠。‍

但是长夜漫漫,酷暑难耐不得入眠,光是有竹夫人还远远不够。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另外一种“空调器”,叫“瓷枕”。
瓷枕之所以能够取凉,就是因为瓷枕的中间是空的,下端有孔穴可以通风,而瓷器本身就有清凉感,所以成为了古人夏日纳凉的必备工具。
其实,在古代还有很多种避暑妙招,包括木制“冰箱”,“冰镇冷饮”……‍

是的,你没看错,这些先进的东西在古代都出现过,只是由于受到很多硬性条件的限制,做出来的效果和我们现代的肯定是不能相提并论。

来源:济南新闻网‍
来源:本文摘自网络,图文综合自网络;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、交流之目的。

微信二维码
扫一扫关注我们
联系我们
威海紫光金奥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
     东安路-177-1号
电子邮箱:office@whzgjal.com
官网地址:www.whzgjal.com
营销热线:0631-5992055
手机网站二维码
扫一扫查看网站
COPYTRIGHT©威海紫光金奥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鲁ICP备15013954号-1 鲁公网安备 37100402000218号 信息披露 | 代理合作 | 会员登陆 | 联系我们 | 社会责任